由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,成人的脚气病已经很少会出现,更常见的反而是婴儿的脚气病。患脚气病的婴儿开始的时候,面色苍白、急躁、哭闹不安,常被家长忽视。随后,会出现食欲不振、呕吐、兴奋、腹痛、便秘、水肿、心跳快、呼吸急促及困难,严重时出现嗜睡、呆视、眼睑下垂、声音微弱、惊厥等。当咽喉发生水肿时,婴儿失声,形成独特的喉鸣,来源:婴儿维生素B1缺乏病特有的哭声。
婴儿脚气病的发病症状从开始至死亡往往只有一两天,治疗及时可使患儿迅速好转,所以,当宝宝有上述症状时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。
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数月的婴儿。当乳母严重缺乏维生素B1时,此时用母乳喂养婴儿,2~5个月龄的孩子易发生婴儿脚气病。一些新生儿妈妈吃得太精细,怀孕期间的主食都是精细加工的白米,自身都缺乏维生素B1,奶水中当然更是没有维生素B1。
哺乳期的妈妈一定不要只吃精米精面,适当地吃点粗粮;人工喂养的孩子,在选择奶粉时要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成分表。
多吃五谷杂粮补充维生素B1
引起维生素B1缺乏的原因是饮食不当,如进食精磨白米;需要量或消耗量增加;吸收利用障碍;分解排泄增加。淘米和烹煮方法不当,"比如淘米过分,烹调加热时间过长,都会让大米中的维生素B1大量流失。"
维生素B1在人体内贮存有限,且为水溶性维生素,容易从肾脏、汗液排出,所以需要不断补充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。
维生素B1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植物和动物体内,但含量随食物种类而异,而且受收获、贮存、烹调、加工等条件影响。为丰富的来源是葵花籽仁、花生、大豆粉、瘦猪肉;其次是粗粮、小麦粉、玉米、小米、大米等谷类食物;鱼类、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少。
现在人们生活好了,五谷类食物吃得少了,即便吃,很多都是精米精面,它们虽然好吃,但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损失,所以还是要适当吃粗粮。
预防脚气病五招
1.大米一般不用水反复搓擦、淘洗,以免维生素B1损失。
2.改变不良的烹调习惯,如去米汤稀饭使大量维生素B1丢失,煮稀饭时加碱,容易使维生素B1破坏。面食、馒头等发酵,比较好用酵母或酒酿,要避免加碱。
3.按时给婴幼儿添加一些富有维生素B1的辅食,加蛋黄、瘦肉、豆类、蔬菜等,以预防脚气病的发生。
4.母乳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与乳母饮食有关,因此乳母宜吃糙米、豆类、鸡蛋及新鲜蔬菜。
5.积极防治其他疾病,尤其是胃肠道疾病。